滕世金:让创新之花开满人生之路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曦文 乔健 本报记者 田文星
      建设工匠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他们扎根一线,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我们今天要去采访的正是这样一位“匠人”,他叫滕世金。
      滕世金,现任兴业集团天泰建筑大丰租赁分公司生产经理。他曾3次获得山东省优秀成果一等奖;4次获得日照市优秀成果一等奖;3次荣获山东省科技创新工作者创新大赛优秀奖和三等奖;3次获得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创新大赛一等奖。另外他还是“日照市五一先锋”“日照建设工匠”“日照市首席技师”“日照市职工创新能手”。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源自滕世金30多年来在建筑行业踏实苦干、热爱钻研创造的“匠心”。
      7月14日,天空下着小雨,当我们赶到的时候,滕世金已经在大门口等候许久。初见他,一身深蓝色工装,目光坚定,走路沉稳。我们一下车,就热情地上来跟我们打招呼,将我们邀请到了他的办公室,泡上了几杯热茶,向我们缓缓道来他在兴业天泰的这十八年。
      “我的家就是兴业,她给了我归属感”
      兴业集团天泰建筑公司成立之初,滕世金就来到这里,到现在,已经18个年头了。从山海天花园到兴业世纪嘉园,从海星针织到五莲亿丰,滕世金与天泰一同成长,一同进步,一同成熟。
      在交谈过程中,滕世金说的最多的就是他这十八年来对于兴业集团的情感,那是一种兴业人特有的归属感。“记得当年我父亲得了重病,全家压力很大,集团领导知道了,没多久“兴业俐萱爱心互助基金”就递到了我手里,这在我以前工作过的企业是没有的,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我要好好干,为了我父亲,为了集团,为了我们这个共同的家。”说到这些的时候,滕世金饱含情感,眼神清亮,充满了对于兴业这个大家庭的热爱。
      “发明必须较真,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谈起发明创造,滕世金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发明得到了公司领导支持,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创新团队,叫“小能人创新工作室”。利用工作室的平台,周围爱好创新的同事都来我这里找我,有创新的点子我们共同研究。有的时候我们为了一个创新项目,经常讨论到半夜,甚至会争吵起来。创新永远在路上,我们现在每年的创新成果都不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件件发明专利,就在滕世金和团队的“吵架”中诞生了,13项实用新型专利,是他和团队付出努力的最好证明。
      18年来,滕世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创新能手,依靠的不仅仅是手上功夫,更是心头功夫。“脚踏实地、实干真干”是他的座右铭。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难题,滕世金都不推脱、不逃避,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在所有专利中,最让他感到骄傲自豪的,莫过于他最早的国家专利项目——“新型安全配电箱”。新型安全配电箱的应用,不但避免了因私拉乱扯造成的安全事故,也让施工现场管理更加安全规范。滕世金为了能让这一专利成果落地,一趟趟跑配电箱生产厂家,为了让设备更实用,他再一趟趟跑工地,就这样,经历3个月的加班加点,拥有“内门”的安全配电箱终于实现批量生产,在全国各个施工现场推广使用,填补了行业在该项技术方面的空白。
      “最初搞发明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现在更多了一种责任”
      从新型安全配电箱、外脚手架搭设辅助安装装置,到墙面喷灰专用装置、临时性电梯井洞口防护装置、塔吊失电回转制动装置,滕世金的专利涉及工地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滕世金眼里,安全就是最好的经济效益。在平常的工作中,发现隐患直接能改进的,滕世金就想办法给它改进。
      “最初搞发明的时候,说实在不是为了拿大奖也不是为了申请专利,就是在工作当中发现了问题,我就想着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多个发明推广开来以后,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然后也给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逐步对发明创新越来越重视,现在也多了一种责任。怎么样让工人工作的时候更安全,提高工地的工作效率,这是我保持不断创新的一个动力。”
      “我们公司的这些发明,都是免费推广到全国,从来没有收取任何专利费。”在他看来,只要能让更多建筑工人受益,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安全性,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就是最好的回报。朴实无华的滕世金,总是这样,实实在在干活、踏踏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付出。他在技术攻关、技能创效、成果推广、培训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各项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匠心迭代,步步深耕。为了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如今,集团和公司工会专门帮他协调腾出一个工作场所,并以他的名字成立“滕世金工匠创新工作室”,以便让他更好的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探索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发明专利,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匠心,是滕世金始终不变的初心;责任,更是让他一直走在创新路上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