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的树
于堂日
父亲老了,本来身体就算不上健壮的他,现在健康状况明显得大不如前了,但有一件事,父亲坚持了很多年,那就是栽树。如果说种地是父亲的职业,那栽树就算得上业余爱好了。父亲这大半辈子,栽了许许多多的树,这些树,同故乡的炊烟、草垛、黄牛、石磨一起,构成了一幅鲜活的故乡水彩画。
洋槐
洋槐树就栽在自家的院落里。老家的房子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由于尝到了盖房缺少木料的滋味,盖完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栽树,但是偌大的院子建在了光秃秃的青石板上,父亲坚持每天挑20担土,硬是在石板上种上了满满的洋槐树。这种树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生长快、木质坚硬,是非常优良的建筑林木。
等到我记事的时候,父亲当时用土培成的小格子还依稀可见,问父亲的用意,他说能挡住雨水,让树可以一次性喝饱。春末夏初,无意间,洋槐花开了,原先带刺丑陋的洋槐霎间变了脸,碧蓝的天空下,那些槐花一穗穗,一朵朵,那么耀眼,那么灿烂,那么绚丽,早已缀满了枝枝桠桠。摘一串槐花,鲜嫩、娇弱、精巧,一小朵一小朵的对开,整齐而精致,细看每一朵,像极了漂亮的白天鹅!微风轻轻吹过,树上的洋槐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仿佛下了一场槐花雨。儿时的我们当然还无法体会“莫道我心如碧水,天风吹落一身花”的意境,而是不顾槐树皮糙带刺,“嗖嗖”几下攀到树顶,摘那一穗穗的槐花。嘴馋的我们,一边摘,一边往嘴里塞。当天傍晚,院子里就会飘出槐花饼的香味,那香甜的味道,飘呀飘,一直飘到了今天。
梧桐
父亲栽梧桐树,目的性极强。他的孩子多,且都是清一色男孩。对于当时的农村,这也是不多见的。那时结婚的家具,一般有三样少不得:一个高桌,小学校老师办公那样的;一个立橱,棉被、衣服收藏于此;还有一个大柜子。所以,父亲的这一规划,用意很明确,就是留给我们结婚时打家具用。
记得我家的梧桐树栽在半坡上,那是生产队划给每家每户的“葱地”,当时的土地归集体所有,但会给每户一点自由种植的地:自留地、葱地或菜地,每一块都极小,都是生产队不愿意种的荒岭薄地。父亲的葱地在一面山坡的边沿,墙不牢固,他又在外围,垒了半堵墙,从附近的山坡上填进了些土,从邻居处要了些梧桐树苗,载上了二十几棵梧桐。但梧桐比不得洋槐,不耐旱,栽树那年,我8岁,二弟6岁,父亲自己担水,我们抬着半桶,在那陡峭、崎岖的山路上晃晃悠悠,压得脖子生疼。
父亲不忙的时候,喜欢到梧桐树下发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他的愁,和李清照的不一样。四个儿子,得盖四处房屋,娶四个媳妇,这在当时的农村,的确是一项大工程,他深怕,由于哪怕一丁点的疏漏,让他的某一个儿子打了光棍,会成为邻人的笑柄。于是他像一头负重的牛,更加辛勤的劳作,哪敢偷得半日闲。
枣树
是什么时候,父亲竟然在院子的墙里墙外,栽上了那么多果树?好像有两颗桃树,一颗梨,屋檐下一颗大石榴,猪棚边一颗枣树。只有这颗枣树陪伴我们时间最久,直到二弟盖房时才砍掉,所以对枣树的记忆尤深。春天,枣树发芽晚,鹅黄色的小叶子刚开始就那么稀稀疏疏的几片,阳光暖暖的照着,转眼间大片的叶子就绿了,绿得耀眼。五六月份,枣树开花的时候,黄中带绿,绿中带白,层层叠叠,分不清哪是叶哪是花,此时的枣树周围,蜜蜂嗡嗡,蝴蝶乱飞,燕子呢喃,麻雀啁啾,构成了一幅惬意的乡村交响曲。
父亲喜欢讲枣树的故事。至今还记得一二。黄帝带领大臣到野外狩猎,走到一个山谷迷路了,又渴又饥又疲劳。正在担心无物充饥的时候,发现几棵大树上结着诱人的果实。大家吃后酸中带甜,分外解渴,忘记了疲劳。黄帝说:“此果解了我们的饥劳之困,一路找来不容易,就叫它找吧!”后来苍颉造字时,就根据此物多刺的特点创造了“枣”字。回想当时,父亲讲得眉飞色舞,声情并茂,似乎忘却了劳作的疲惫、生活的烦恼,我们也深深地沉浸在美妙的故事中……
当然,对于孩子们,最有诱惑力的还是八九月份枣子成熟的季节。风吹过,一树红彤彤的鲜枣甜脆诱人,熟透了的枣子从树上掉下来,我们弟兄几个会上前疯抢。
到现在,场边、地头,凡是能和他沾上边别人不要的地他都栽上了小树苗,树苗品种乱且杂,有时是几颗杨树,有时是一两颗合欢树,还有可能是苦楝。看他整天忙忙碌碌,别人笑话他,70多的人了,种了树也不敢保证能看见它成材了。父亲很认真地回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
(作者为日照德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
父亲老了,本来身体就算不上健壮的他,现在健康状况明显得大不如前了,但有一件事,父亲坚持了很多年,那就是栽树。如果说种地是父亲的职业,那栽树就算得上业余爱好了。父亲这大半辈子,栽了许许多多的树,这些树,同故乡的炊烟、草垛、黄牛、石磨一起,构成了一幅鲜活的故乡水彩画。
洋槐
洋槐树就栽在自家的院落里。老家的房子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由于尝到了盖房缺少木料的滋味,盖完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栽树,但是偌大的院子建在了光秃秃的青石板上,父亲坚持每天挑20担土,硬是在石板上种上了满满的洋槐树。这种树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生长快、木质坚硬,是非常优良的建筑林木。
等到我记事的时候,父亲当时用土培成的小格子还依稀可见,问父亲的用意,他说能挡住雨水,让树可以一次性喝饱。春末夏初,无意间,洋槐花开了,原先带刺丑陋的洋槐霎间变了脸,碧蓝的天空下,那些槐花一穗穗,一朵朵,那么耀眼,那么灿烂,那么绚丽,早已缀满了枝枝桠桠。摘一串槐花,鲜嫩、娇弱、精巧,一小朵一小朵的对开,整齐而精致,细看每一朵,像极了漂亮的白天鹅!微风轻轻吹过,树上的洋槐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仿佛下了一场槐花雨。儿时的我们当然还无法体会“莫道我心如碧水,天风吹落一身花”的意境,而是不顾槐树皮糙带刺,“嗖嗖”几下攀到树顶,摘那一穗穗的槐花。嘴馋的我们,一边摘,一边往嘴里塞。当天傍晚,院子里就会飘出槐花饼的香味,那香甜的味道,飘呀飘,一直飘到了今天。
梧桐
父亲栽梧桐树,目的性极强。他的孩子多,且都是清一色男孩。对于当时的农村,这也是不多见的。那时结婚的家具,一般有三样少不得:一个高桌,小学校老师办公那样的;一个立橱,棉被、衣服收藏于此;还有一个大柜子。所以,父亲的这一规划,用意很明确,就是留给我们结婚时打家具用。
记得我家的梧桐树栽在半坡上,那是生产队划给每家每户的“葱地”,当时的土地归集体所有,但会给每户一点自由种植的地:自留地、葱地或菜地,每一块都极小,都是生产队不愿意种的荒岭薄地。父亲的葱地在一面山坡的边沿,墙不牢固,他又在外围,垒了半堵墙,从附近的山坡上填进了些土,从邻居处要了些梧桐树苗,载上了二十几棵梧桐。但梧桐比不得洋槐,不耐旱,栽树那年,我8岁,二弟6岁,父亲自己担水,我们抬着半桶,在那陡峭、崎岖的山路上晃晃悠悠,压得脖子生疼。
父亲不忙的时候,喜欢到梧桐树下发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他的愁,和李清照的不一样。四个儿子,得盖四处房屋,娶四个媳妇,这在当时的农村,的确是一项大工程,他深怕,由于哪怕一丁点的疏漏,让他的某一个儿子打了光棍,会成为邻人的笑柄。于是他像一头负重的牛,更加辛勤的劳作,哪敢偷得半日闲。
枣树
是什么时候,父亲竟然在院子的墙里墙外,栽上了那么多果树?好像有两颗桃树,一颗梨,屋檐下一颗大石榴,猪棚边一颗枣树。只有这颗枣树陪伴我们时间最久,直到二弟盖房时才砍掉,所以对枣树的记忆尤深。春天,枣树发芽晚,鹅黄色的小叶子刚开始就那么稀稀疏疏的几片,阳光暖暖的照着,转眼间大片的叶子就绿了,绿得耀眼。五六月份,枣树开花的时候,黄中带绿,绿中带白,层层叠叠,分不清哪是叶哪是花,此时的枣树周围,蜜蜂嗡嗡,蝴蝶乱飞,燕子呢喃,麻雀啁啾,构成了一幅惬意的乡村交响曲。
父亲喜欢讲枣树的故事。至今还记得一二。黄帝带领大臣到野外狩猎,走到一个山谷迷路了,又渴又饥又疲劳。正在担心无物充饥的时候,发现几棵大树上结着诱人的果实。大家吃后酸中带甜,分外解渴,忘记了疲劳。黄帝说:“此果解了我们的饥劳之困,一路找来不容易,就叫它找吧!”后来苍颉造字时,就根据此物多刺的特点创造了“枣”字。回想当时,父亲讲得眉飞色舞,声情并茂,似乎忘却了劳作的疲惫、生活的烦恼,我们也深深地沉浸在美妙的故事中……
当然,对于孩子们,最有诱惑力的还是八九月份枣子成熟的季节。风吹过,一树红彤彤的鲜枣甜脆诱人,熟透了的枣子从树上掉下来,我们弟兄几个会上前疯抢。
到现在,场边、地头,凡是能和他沾上边别人不要的地他都栽上了小树苗,树苗品种乱且杂,有时是几颗杨树,有时是一两颗合欢树,还有可能是苦楝。看他整天忙忙碌碌,别人笑话他,70多的人了,种了树也不敢保证能看见它成材了。父亲很认真地回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
(作者为日照德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