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望家乡
张守艳
上次回老家,看到村边一块“蔡庄古村落”的牌子在阳光里安然矗立。我知道,我的家乡即将变身成为当地旅游示范点,未来将有一批又一批人的来到这里,寻找记忆,重温乡愁。
何为乡愁?大概就是热爱和留恋。它代表着一种别样的情怀,与父母相连,与童年相系,与血脉融为一体,那里的山水自有温度,在生命里绵延不息。
我的家乡三面环山,仅有一条能够出入村庄的像样道路。虽地处偏远,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村,人口鼎盛时,全村人口能达到2000多人。村里人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用最原始的劳动获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乡亲们勤劳简朴,守在远离尘嚣的大山深处,怡然自得,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朴素的歌谣,传唱至今。在我的童年认知里,这是一个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村庄,与此同时,我的童年记忆亦是一端浸满了生活的艰辛,另一端充盈着乡村的乐趣。
车子停了下来,古井、壮树、小石房,这就是心中的家乡,是我无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忘却的味道。时值仲夏,万物繁盛,蔚蓝的天空像被清洗了一样。季节的手将古老的村落涂抹得郁郁葱葱。远处高山上的树木、青草和庄稼,卯足了劲恣意生长,浓烈得像一幅泼墨画。
记忆中的每个清晨,天刚蒙蒙亮父亲就要下地了,他从房屋后面走过,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响在耳畔,踏碎乡间宁静。母亲会在清晨先去河边洗一堆衣服,晾衣绳上那滴滴答答的落水声,打断酣睡中香甜的美梦。
村庄中央有一口井,井台上的青石已被时光打磨得圆滑发亮。看过很多媒体的相关报道,我知道这口井从建村时就存在,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家就在井旁,这口井之于我,意义非凡——我儿时饮的每一口水,都是父亲从这里挑回家的。井水清甜甘冽,常年不枯,我念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词句,在这先人留下的井畔旁,读书写字,安然成长。
远处清风徐来,带来泥土的芬芳。伴着这漫山遍野万物生长的气息,我的童年就在山风中的吹拂中,咯吱咯吱地消逝着。
这些年,稍有本事的人一路艰苦打拼,逐渐地搬离村庄,只留下一处又一处空旷荒凉的旧石头房。村里的老人们难离故土,始终坚守在这里,伴着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将岁月酿成了一杯温厚醇香的清酒。
面前的这个古老村落,是我最初的生命之源,它赠我以“牛”的性格,正视自己的愚钝,脚踏实地,慢慢地走,慢慢地学。我们都一样,本想做家乡守望者,却不得不离她越来越远。而家乡始终像父母一样,温厚淳朴,默默地站在那里,替我们承担着生命的粗粝,等候我们归来。
时光温润,心若琉璃。我热爱着这些记忆中的小细节,它们闪亮而温暖;我留恋着村庄不遗余力的呵护,让我在乡间的每个日子都流光溢彩。感谢这项“古村落”保护工作,为我们留住了“家”的最初模样。
(作者为集团行政中心文宣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