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难忘的画面
集团行政中心文宣部 王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我叫王瑜,来自行政中心文宣部。今天,我带着我回忆里的几张照片,与大家一同分享我心中的“兴业家园”。
第一张,2010年,兴业集团无数次内部捐助活动中很普通的一次。
但我记忆深刻。我始终记得,这个汉子使劲忍着眼泪,说:“兴业给俺的,是俺老婆的救命钱。”我始终记得,李书记说:“困难不是你一个人的,你身后还有咱集团一大帮兄弟姊妹。”我始终记得,这双拉在一起的手,久久没有放开。
这些年,我们见证了从个体救助,到俐萱爱心互助基金的成立,更多的兴业人,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家园”的温度。而这双拉在一起的手,始终是我心中对于“兴业家园”的最初烙印。
第二张,2011年10月,兴业集团第七届职工运动会,我第一次 “兴业年度盛会”。连续14年,14届运动会,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这样难忘的画面。
我始终记得,摇绳停止,秦岩抬起磨破了的手掌,嫩肉渗着血水,他笑着说“刚才太专注了,都没感觉到疼”;我始终记得,仅有5人的机关男篮奋力征战,打满全场,一个个抽筋倒地,又一个个重返赛场,咬牙坚持;我始终记得,女子拔河,建筑对战机关,用尽全力的巾帼们几近虚脱,结束后双方拥抱,她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美……
这些年,运动竞技逐渐变为精神洗礼,“超越、协作”的体育精神融入每个兴业人的血脉。而这毫不掩饰的为团队加油自豪的神清,依然是我心中对于“家园”的最深执念。
时间推移至2016年。照片里的小姑娘叫小忆然。7岁的她不幸罹患白血病,相依为命的单亲父亲变卖了全部家当,拼命拽住“活下去”的希望。就在这对父女最孤单无助的时候,兴业人来到他们身边。
我始终记得,在狭窄的房间里,李俐萱和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试穿带来的衣服,眼睛里都是爱意;我始终记得,单亲父亲朱宁,背过身去,那压抑的哽咽;我始终记得,离别前,李俐萱和孩子拥抱、拉钩,许下的关于未来的美好约定。
这些年,镜头定格下许多这样的瞬间,也将“兴业家园”的“大爱”播撒在更多人心中。而这个拉勾的动作,永远是我心中对于“家园”的最高信念。
最后这张照片可能很多兴业人都不陌生。每年3月8日,兴业女员工脸上的笑容,大家也一定不陌生。
我始终记得,一走进办公楼,一群领导捧着一大捧鲜花,争相说着节日的快乐场景;我始终记得,一群女人围坐在老办公楼2楼会议室里,讨论如何做一个“好女人”的可爱模样;我始终记得,座谈会上姐妹们坦诚的分享,率真的欢笑,潸然的泪水。
这些年,这个温暖的家园带给我的,不仅是快乐和尊重,更是心灵的“疗养”和人生的生长。而代表着浓郁亲情的康乃馨,成为我心中的关于家园的最美愿景。
——
这4张照片,只是我在兴业家园生活的8年时间里,作为企业文化传播者,亲身经历的沧海一粟。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一本书,那么“家园文化”便是她的灵魂。如果非要给家园文化找出一些痕迹、符号。那么,在我心中,“家园”大约就是那双一直拉在一起的手;大约就是这么直白的为团队鼓劲自豪的神清;大约就是这个一起许下美好未来约定的拉勾;大约就是代表着浓郁亲情的康乃馨和如花的笑靥。
就是,你,我,他,我们,生活在一起,与企业共成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我叫王瑜,来自行政中心文宣部。今天,我带着我回忆里的几张照片,与大家一同分享我心中的“兴业家园”。
第一张,2010年,兴业集团无数次内部捐助活动中很普通的一次。
但我记忆深刻。我始终记得,这个汉子使劲忍着眼泪,说:“兴业给俺的,是俺老婆的救命钱。”我始终记得,李书记说:“困难不是你一个人的,你身后还有咱集团一大帮兄弟姊妹。”我始终记得,这双拉在一起的手,久久没有放开。
这些年,我们见证了从个体救助,到俐萱爱心互助基金的成立,更多的兴业人,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家园”的温度。而这双拉在一起的手,始终是我心中对于“兴业家园”的最初烙印。
第二张,2011年10月,兴业集团第七届职工运动会,我第一次 “兴业年度盛会”。连续14年,14届运动会,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这样难忘的画面。
我始终记得,摇绳停止,秦岩抬起磨破了的手掌,嫩肉渗着血水,他笑着说“刚才太专注了,都没感觉到疼”;我始终记得,仅有5人的机关男篮奋力征战,打满全场,一个个抽筋倒地,又一个个重返赛场,咬牙坚持;我始终记得,女子拔河,建筑对战机关,用尽全力的巾帼们几近虚脱,结束后双方拥抱,她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美……
这些年,运动竞技逐渐变为精神洗礼,“超越、协作”的体育精神融入每个兴业人的血脉。而这毫不掩饰的为团队加油自豪的神清,依然是我心中对于“家园”的最深执念。
时间推移至2016年。照片里的小姑娘叫小忆然。7岁的她不幸罹患白血病,相依为命的单亲父亲变卖了全部家当,拼命拽住“活下去”的希望。就在这对父女最孤单无助的时候,兴业人来到他们身边。
我始终记得,在狭窄的房间里,李俐萱和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试穿带来的衣服,眼睛里都是爱意;我始终记得,单亲父亲朱宁,背过身去,那压抑的哽咽;我始终记得,离别前,李俐萱和孩子拥抱、拉钩,许下的关于未来的美好约定。
这些年,镜头定格下许多这样的瞬间,也将“兴业家园”的“大爱”播撒在更多人心中。而这个拉勾的动作,永远是我心中对于“家园”的最高信念。
最后这张照片可能很多兴业人都不陌生。每年3月8日,兴业女员工脸上的笑容,大家也一定不陌生。
我始终记得,一走进办公楼,一群领导捧着一大捧鲜花,争相说着节日的快乐场景;我始终记得,一群女人围坐在老办公楼2楼会议室里,讨论如何做一个“好女人”的可爱模样;我始终记得,座谈会上姐妹们坦诚的分享,率真的欢笑,潸然的泪水。
这些年,这个温暖的家园带给我的,不仅是快乐和尊重,更是心灵的“疗养”和人生的生长。而代表着浓郁亲情的康乃馨,成为我心中的关于家园的最美愿景。
——
这4张照片,只是我在兴业家园生活的8年时间里,作为企业文化传播者,亲身经历的沧海一粟。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一本书,那么“家园文化”便是她的灵魂。如果非要给家园文化找出一些痕迹、符号。那么,在我心中,“家园”大约就是那双一直拉在一起的手;大约就是这么直白的为团队鼓劲自豪的神清;大约就是这个一起许下美好未来约定的拉勾;大约就是代表着浓郁亲情的康乃馨和如花的笑靥。
就是,你,我,他,我们,生活在一起,与企业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