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记

高志前
  2018,戊戌年,如果放置于历史的长河里,或许是普普通通、平平稳稳的一年。但这年对我来说,却是记忆深刻的一年。作为一名80后,已过而立之年,在这个普通的年份里我经历了很多,有激励向上、也有挫折跌倒,有绚烂之夏、也有静秋之美。回首过往,历历在目。
  戊戌年之飘逸篇
  2018年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人,究竟应该度过怎样的一生?在这个普通年份的普通春天里,有一种肆意的悸动在不经意间萌发出来,且一发不可收拾,这点像极了2014年的春天,樱花灿烂,山水有情,和几个好友,怀着不同的心态,开始寄情于山水,伴随着各种版本的《PLANET》,穿梭于力所能及的地方。登崇山峻岭,游茂林修竹,过清流激湍,听管弦之胜。难怪王羲之会在《兰亭集序》里说:觞咏之乐,足以畅叙幽情。
  苏轼在《赤壁赋》里曾提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是一种无奈而又豁达的倾诉。而这种心境也常常出现在2018年我的精神世界里。很多事情不受自己控制,能做的仅是改变自己,控制好本身。现实世界无法达到的地方、无法完成的事情,都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尝试着做,虽然这点非常阿Q。
  戊戌年之绚烂篇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被广泛用于各种鸡汤文,但细细品味下,真香。所以在2018年年初,我为自己订下了个小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计划,逐步实施。
  很多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才能看到希望。实事求是地讲,我有很多毛病与不足,但在某些时候,还能坚持住一些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品质。如学习,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我开始专研建筑学,研究建筑实务。在工作的忙碌之余,在周末的午夜时分,重拾起上大学时自学的劲头,俯身课本,多多请教,不耻下问。一年下来,虽然还有很多专业知识不特别懂,但基本上能应对工作需要,不至于让专业人士对牛弹琴。
  2018年,我最大的人生教训:一急百事愁,一乱万事休。急躁的性格容易与人产生矛盾,很多事情原本可以一种更婉转、更艺术的方式去处理,而我却采用了简单、直接、粗暴的方式来对待,结果衍生出了很多难以控制的后果。事后再反思、再回味,可能就不是它们原本的面目了。
  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是也好,非也罢。人生的任何经历都是一种宝贵财富,唯有不断反思总结,吸取教训,才能有所成长。至于苏东坡悟出的胜境——“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我是真达不到,以后多注意、多学习、多提升吧。
  戊戌年之静秋篇
  2018年,我最大的感触是,我这辈子可能就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虽然心有不甘,但这就是现实。
  中秋节时,我去天津看望老爸,陪他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以往逢年过节,我和姐姐、弟弟都会回到老家,陪爸妈过节。而今年老爸在天津干活,没有回去。姐姐弟弟都携家带口地回了老家,陪老妈过节,顺便秋收。而我单身汉一个,就去了天津。
经过一番周折后,终于见到了老爸。路上,他问了我近期的情况,我只能说很好。我又问了下他的生活状况,他憨厚地笑着说很满意。中午吃饭时,我们都喝了点酒,趁着酒劲,我把最近的感悟和老爸说了说:“我这辈子可能会一事无成,您会觉得我不争气吗?”老爸喝了口酒,没有接话。我知道,他这算是默认了。
  后来,我和其他朋友吃饭时,又重提了这句。他饶有兴致地问为什么。我说这是我最近的感悟,算是一种人生妥协吧,可能准,也可能不准。他也和我说了最近的困惑,感慨万千。或许人生就是这样,有千百种形态,千百种滋味。不管何种人生,都不是纯粹的幸福或痛苦,而是夹杂着快乐和烦恼。
  前两天去体检,医生对我把脉后,提了两条建议:一、尽量不要生气;二、多喝茶,多喝红茶。听完之后,我很佩服这位老医生,他判断的很准。容易生气,说明年轻气盛。因为气盛,导致容易急躁;因为急躁,说明个人智慧不够;智慧不够,说明修为不足,还得学习。另外,医生要我多喝茶,我知道是因为去年喝酒喝的太多了,喝酒易误事,喝茶易反思。
  2019年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希望所有人能活得更正向、更自律些。多学习、多锻炼、多请教,少动怒、少喝酒、少懒惰。保重好身体,过完应该过好的一生。
(作者为天泰建筑第五分公司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