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伴,真切的暖
端午假期,跟随集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大队走进敬老院,走近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群幸福的老人,一群孤独的老人。
这所敬老院是由原来的村小学改造成的,还保留了学校原来的样子,几排红瓦房,玻璃门窗,门口处安装了一些供老人们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院子里不光有冬青,樱花等绿化树,在房子前后的空地里还种了很多菜。院子里树荫下,几位老人悠闲地坐着,还有几位老人在整理菜地里有些歪的茄子苗,多数老人都安静地呆在各自的宿舍里,整个院落静悄悄的,我不禁放慢了脚步,时光,慢一些 ,再慢一些……
一位站在门口的大姨朝我笑,我过去与她打过招呼,大姨让我到她屋里坐一会儿,里面收拾得井井有条。大姨说话吐字不甚清晰,但能听明白,我问她多大年龄了,老人没有正面回答,眼睛望着我:“我要是有个闺女,现在也好给我送肉吃喽!”我说:“大姨您今年七十了”?老人点点头,因为我知道老人家都比较注重整岁数时,闺女回去过大寿。所以老人这样一说,我看她年龄一下就猜到了。老人身上穿了一件大红花的短袖衫,裤子是白底小蓝碎花的。都说;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不管是智力还是心境都变得如孩童一样天真和简单。我说:“大姨,你这身衣服很好看,也很干净,你平时都是自己洗衣服吗?”听我夸她,老人很高兴,用手拧着身上的衣服:“我自己洗,门口就是水龙头,很方便……”
志愿者们陆续到齐,几个青年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几位女同志在和老人拉呱,然后我就看到了这位老人,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有着和娘相似的脸庞,看着好亲切!我走上前去打招呼,老人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双手,再也不放开,老人久不干活,原本劳碌粗糙的双手已变得柔软,我随她进到屋里坐下,老人的双手还是紧握着我的手,放在我的腿上,一只手还不断摩挲着我的膝盖。
莫不是老人曾经有过闺女?或者我长得与她曾经的闺女有些像?反正老人对我是不同寻常的亲热,问我家是哪里的,我告诉老人,我娘家是大屯的,老人眼里就有了亮光:“俺姥娘家门上就是大屯呀,姓郑的”。老人已记不清姥娘家亲戚的姓名,只记得这门亲戚,就是记得名字,我们这个年龄差,估计我也对不上号。
老人今年77岁,却在这里住了七八年了,这是整个敬老院唯一一对夫妻同时入住的。老人告诉我,原来村子里的老屋拆了,大队出钱把老两口送到敬老院,头些年的生活费也是大队给交的,不过这几年好像大队也不用交了,都是国家出钱养着她们。没进屋时,就听到老人在跟旁人说:“么理整起来个孩子呀(理整就是养活的意思)”。我知道住在这里的都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所以也没敢问,不知道这位老人是有过孩子没养活,还是就不曾有过孩子,不管怎样,都是令人伤心难过的:要是有过孩子,又离去了,那种伤痛,怕是一辈子都难以释怀;不曾有过,也是一辈子的遗憾,从来没有享受过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该是怎样一种凄凉的心境!
整个敬老院有30多位老人,多数是孤身一人,又以男性居多,这些老人的眼神平静安详,衣食无忧,却也缺乏一些生动,一些希望。我们很快包完了粽子,有几位志愿者和孩子们给老人表演了节目,虽然不专业,但是看着这些可爱的、充满朝气的孩子,也让老人们眼睛里有了亮光,脸上露出了笑容。是啊,他们需要的不是多么专业的表演,他们的需要很简单:是倾听,是陪伴。(张守梅 作者为天泰建筑公司员工)
这所敬老院是由原来的村小学改造成的,还保留了学校原来的样子,几排红瓦房,玻璃门窗,门口处安装了一些供老人们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院子里不光有冬青,樱花等绿化树,在房子前后的空地里还种了很多菜。院子里树荫下,几位老人悠闲地坐着,还有几位老人在整理菜地里有些歪的茄子苗,多数老人都安静地呆在各自的宿舍里,整个院落静悄悄的,我不禁放慢了脚步,时光,慢一些 ,再慢一些……
一位站在门口的大姨朝我笑,我过去与她打过招呼,大姨让我到她屋里坐一会儿,里面收拾得井井有条。大姨说话吐字不甚清晰,但能听明白,我问她多大年龄了,老人没有正面回答,眼睛望着我:“我要是有个闺女,现在也好给我送肉吃喽!”我说:“大姨您今年七十了”?老人点点头,因为我知道老人家都比较注重整岁数时,闺女回去过大寿。所以老人这样一说,我看她年龄一下就猜到了。老人身上穿了一件大红花的短袖衫,裤子是白底小蓝碎花的。都说;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不管是智力还是心境都变得如孩童一样天真和简单。我说:“大姨,你这身衣服很好看,也很干净,你平时都是自己洗衣服吗?”听我夸她,老人很高兴,用手拧着身上的衣服:“我自己洗,门口就是水龙头,很方便……”
志愿者们陆续到齐,几个青年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几位女同志在和老人拉呱,然后我就看到了这位老人,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有着和娘相似的脸庞,看着好亲切!我走上前去打招呼,老人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双手,再也不放开,老人久不干活,原本劳碌粗糙的双手已变得柔软,我随她进到屋里坐下,老人的双手还是紧握着我的手,放在我的腿上,一只手还不断摩挲着我的膝盖。
莫不是老人曾经有过闺女?或者我长得与她曾经的闺女有些像?反正老人对我是不同寻常的亲热,问我家是哪里的,我告诉老人,我娘家是大屯的,老人眼里就有了亮光:“俺姥娘家门上就是大屯呀,姓郑的”。老人已记不清姥娘家亲戚的姓名,只记得这门亲戚,就是记得名字,我们这个年龄差,估计我也对不上号。
老人今年77岁,却在这里住了七八年了,这是整个敬老院唯一一对夫妻同时入住的。老人告诉我,原来村子里的老屋拆了,大队出钱把老两口送到敬老院,头些年的生活费也是大队给交的,不过这几年好像大队也不用交了,都是国家出钱养着她们。没进屋时,就听到老人在跟旁人说:“么理整起来个孩子呀(理整就是养活的意思)”。我知道住在这里的都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所以也没敢问,不知道这位老人是有过孩子没养活,还是就不曾有过孩子,不管怎样,都是令人伤心难过的:要是有过孩子,又离去了,那种伤痛,怕是一辈子都难以释怀;不曾有过,也是一辈子的遗憾,从来没有享受过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该是怎样一种凄凉的心境!
整个敬老院有30多位老人,多数是孤身一人,又以男性居多,这些老人的眼神平静安详,衣食无忧,却也缺乏一些生动,一些希望。我们很快包完了粽子,有几位志愿者和孩子们给老人表演了节目,虽然不专业,但是看着这些可爱的、充满朝气的孩子,也让老人们眼睛里有了亮光,脸上露出了笑容。是啊,他们需要的不是多么专业的表演,他们的需要很简单:是倾听,是陪伴。(张守梅 作者为天泰建筑公司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