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文学遇见美好

李宜普
       在人生的旅程上,你一定会有许多的遇见和美好,而我最近的一次美好的遇见也已经快有5个年头了,现在想想总是那么难以忘怀。
我业余时间喜欢写写毛笔字,谈不上是书法,只是个字。因为喜好书法,结识了“忘年交”的刘光义老师。对我而言,刘光义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他是一名退役军人,为人豁达。1990编辑出版《莒县民间故事、歌谣、谚语》,2018年出版《莒地民间故事》。因为刘光义老师的这本《莒地民间故事》,我又与东港区作家协会辛崇发主席结识,加入东港区作家协会的这个大家庭中,而与文学结缘。
       2018年9月26日,刘光义老师喊我到书画院:“宜普,咱今天中午一起到辛主席那儿吧,我把这本《莒地民间故事》送给他”。“哪位辛主席,我不认识吧,刘老师!”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应着刘老师。“咱去了你就知道了,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大咖……”我听着刘老师滔滔不绝地介绍,不一会就到了位于东港区水务公司院内东港区作家协会办公室。
       辛崇发主席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刘光义老师,辛主席与刘老师年龄相仿相近,又志同道合,从他们的健谈言语中了解到辛主席对海曲文化的挚爱与执着,他还对挖掘和发现、培养和扶持文学爱好者新秀方面做到了极致。听着他们谈论着文学与文化的内涵,文学与文化的魅力与未来,随之我也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交往中,刘光义老师介绍我和辛主席认识,并在交谈中约着一起来到河山镇不负·泉山云顶野奢美宿、大暖帐诗茶小镇、十二星座等处采风,我跟着他们拍照留念。辛主席鼓励我也写写身边故事,发生的变化等等,勉励我动动手,写一写。
       记得我在小学毕业后,和我们村11名小伙伴们一起到附近三公里外邻村的范家中学上初中,在这里有来自附近9个村子的学生。初中一年级被分到与张古庄二村尹世胜同学同桌,当时他写的一篇《车轮永远向前滚滚》,读来很有滋味,我一口气读了好几遍,觉得我的同桌很了不起,他的这篇作文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贴在班级的宣传栏内。我那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特别是要学好语文课,我将来也要写出好文章来。
       后来,在班级的墙报上,语文老师也会贴上我的一篇从本子上撕下来短文,对我很是鼓励。在初二上学期的一次全校大会上,老师点名让我和另一位女同学读自己写的作文,现在想想应该是自己写得也算可以吧。这是我第一次上这么大舞台,《我的父亲》作文虽然是我写的,但当时的紧张使我几乎语无伦次,颤抖的身体和拿稿纸的双手抖动得如同筛了糠,自己根本听不出是平时的声音,短短的几分钟真似度年,有几次真想放弃朗读,总算读完也冒了全身的汗,甚至在当时埋怨语文课老师让我上台来“丢人”,这就是我对作文和朗诵的最初感触和记忆。
       在黄墩镇上职业高中期间,记得那是1987年,我们是建筑专业班,我是班长,在班主任的发动下,一向语文较好的我,在学校里发动各年级同学们搞文学创作,同学们纷纷投稿,在当时这样的文学期刊在全校内发行,也算是红火,充实了我们的业余生活。由于我的钢笔字写得不错,时时在油印的校刊蜡纸上利用业余和课间刻上一些仿宋字体的“小方块”在校内传阅。这样也是我对写字和写文字的一些感悟。
       1988年,由于政策改变,我随着我们班一起来到日照市的石臼所继续学习专业,当时的学校就是现在的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坐落在现在的日照市电业局南侧御景东方小区内,朝南的大门西侧挂着一块木制的竖牌子,上面用黑漆写着“日照市渔业中学”。在这四年里,我们过得既充实又愉快,我们学到的建筑业专业知识成就了我们班现在在日照建筑业大军中的不少佼佼者,为日照市的建筑业和城市发展也在增砖添瓦。
       来石臼上学的第二年,也就是1989年,我小时候的玩伴去部队当兵,我写了一首小诗《家乡的碾台》留给他作纪念,后来用信封投递到当时日照发行的《日照报》上,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一封回信,我的诗作被发表了,我高兴得不得了,当时还有主编蔺洪生给我的作品进行了指导,这份信封我保存了很多年,后来与蔺主编有信件来往,终未蒙面。当时我收到邮局寄来的三毛二分钱,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拿到的稿费,这么大的数目真是太客观了,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二分钱就能买一顿咸菜,说来也是,我一个学期的伙食费就能够解决,觉得这个学期就不用再跟父母要钱了,那高兴劲就甭提了。
       来自农村的我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也是珍惜每一份工作的来之不易,勤恳勉励,有时加班到通宵,但业余时间写写的兴趣有增无减。因为喜欢和爱好,五年前我与刘光义老师结识,同样的五年前在刘光义老师的带领下,我作为“随从”让我结识了辛崇发主席,并与东港区作家协会结缘,在刘老师、辛主席的鼓励和协会朋友们、西湖老乡的带动和关心支持下,近年来也试着写了三百余首诗词和十几篇散文作品,多发表于网络平台、公众号和部分纸刊,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美好的遇见,我个人的文化圈、视野圈和朋友圈逐步扩大,让我结识了网络的诗友、文友和书友,更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和激情。在文学的海洋里徜徉,偶有只言片语见于网络与友友们共勉。
       感谢所有因文学而起的美丽遇见。
(作者为日照市作家协会会员、东港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兼企业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