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到“匠”的成长之路

——记日照工匠、天泰建工机械设备安全主管滕世金
本报记者 郑培波 张守艳
      近日,日照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姓宣讲团报告会在岚山开讲,7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宣讲员,深情讲述了自己立足岗位、奋勇争先的故事,而其中一位宣讲员引起了大家关注:
      他年近半百,不善言辞,初中毕业文凭,当过钳工,开过塔吊,手上布满老茧……
      他拥有10多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日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工程“专家库”成员,获评“日照市五一先锋”“日照工匠”“日照市首席技师”“日照市职工创新能手”……
      他叫滕世金,兴业集团天泰建工机械设备安全主管。入职天泰20年,从最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创新能手,靠的就是一股拗劲儿、一股拼劲儿。
      创新,是心头功夫
      “创新,不仅是手头功夫,更是心头功夫”。这是滕世金眼里的创新,知行合一,贵在有心。
自参加工作以来,滕世金就一直从事机械设备电气研究及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等工作。工作中,他干一行、爱一行、研究一行,秉承“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扎根生产施工一线,不断学习,刻苦钻研,遇到问题和难题,不推脱、不逃避,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
      滕世金总是随身带一个小本子,在工地上转的时候,看到不方便、不安全的地方,就把问题记下来——他认为不管干什么工作,都有省时省力又安全高效的方法,只要用心看、肯动脑、勤动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一时之间,“有问题找老滕”成了项目人员的口头禅。
      2013年,天泰建工开工的项目比较多。滕世金发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比较乱,特别是私拉乱接现象,隐藏着巨大的施工安全隐患。公司领导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找到滕世金:“老滕,你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杜绝这样的乱接线行为!”
      领导信任,让滕世金满怀干劲。说干就干,他带领几个同事动脑子、想办法,最终经过3个月的尝试,带内门的新型安全配电箱诞生了。其实研发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难题。“我就怕花了钱,做出来的成果再不好用怎么办?还有就是工地上现有的配电箱换不换?如果换的话费用可不小。”滕世金有许多担忧。公司领导也看出了他的心事,当即表示:“老滕,你放手去干,只管技术安全就行,其它的都不是事!”一席话尤如一颗定心丸,滕世金钻研的劲头更足了。
      新型安全配电箱有效杜绝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私拉乱接的现象,杜绝了因私拉乱接发生的触电事故隐患。新型安全配电箱最初只在天泰建筑工地启用,慢慢地走进全市、全省所有工地,目前已在全国推广使用。该成果还获评2017年山东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大赛优秀奖、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行业在该项技术方面的空白。 
      创新,是团队力量
      创新无止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第一次的创新经验和成功经历,滕世金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又陆续研发了20多项创新成果,大部分创新成果已转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已推广使用。这些创新成果,有的是对公司现有的机具进行改造,保障了工人的劳动安全;有的经过工序组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滕世金深知,每一项技术的创新、每一次专利的发明,都是一次次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过程,更是团队协作、集思广益的结果。成果的背后,折射的是兴业人善于发现问题、敢于钻研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彰显着兴业人对工作的尽心尽责、对企业的热爱忠诚。
      创新之路,从不孤单,尤其离不开各级工会和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了鼓励全员创新,兴业集团成立科学技术协会、设立“创新奖”,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由丁杰董事长亲自颁发。
      2018年,滕世金和张庆联合研制了一把“小雨伞接火斗”,成果的研制经历让滕世金至今难忘,回忆起来依然感慨万千。一个小小的创新点,十余人的研发团队,几十次的修改完善,近百次的演练发布,最终“小雨伞”创新成果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全国QC大赛上获得一等奖,迅速火遍整个日照市甚至全国。
      这就是团队的力量,体现的是团队的智慧。研发过程中,滕世金与同事经常加班讨论到深更半夜,也会为了一个小问题争论到脸红脖子粗。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生病的孩子,忘记了给老人过生日……领导同事的支持、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让滕世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他敢想敢干,思路更加开阔、思考更加周密、信心更加充足,一路走得坚定而铿锵。
      就这样,滕世金带领团队放低心态去实践、集思广益去探索,埋下了许多创新的种子。因为执着以求、精益求精,最终促成了种子发芽结果。那一年,滕世金下定决心:今年非得搞出5个专利!结果是那一年他们收获了6项专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创新,是匠人精神
      2019年,滕世金因工作需要来到租赁公司。他发现工地退回的大量顶托丝杆沾满了水泥等杂质,需要清理干净后才能周转使用。但当时没有专业清理工具,也没有更好的清理办法,只能人工清理。人工清理效率比较低,每人每小时仅能清理5至8根左右,而当时开工项目比较多,需求缺口特别大。时间紧、任务重,公司只能雇佣10多个工人进行清理,每天也就清理500根左右。
      项目上急,领导急,滕世金更急。“我当时就想,这样肯定不行,得想个办法尽快满足使用要求!”滕世金猛然间想到安装管道使用的割丝机,于是他就琢磨着,能不能也做个机子来清理。
      时间紧急,片刻都不能耽搁。滕世金立马将这个想法和同事们进行讨论研究,最终确定以电机+减速机+特制的顶托加紧装置方案,利用淘汰的塔吊减速机,制作了顶托丝杆清理修复装置。这一项小小的创新,一小时能清理50至80根顶托丝杆,比人工清理提高工作效率1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绿色环保。该项成果申请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兴业集团职工创新大赛一等奖、日照市职工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国家级QC成果一等奖,目前已在公司及租赁行业推广使用。
      2020年4月,兴业集团“滕世金创新工作室”成立,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滕世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有压力就有动力,此后的时间里,滕世金与工作室成员精诚协作,以日常工作为基础,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数次攻克施工技术难题,取得了更多的创新成果。2023年3月,“滕世金创新工作室”被评定为“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兴业这个广阔的大平台上,还有许许多多像滕世金一样的“创新达人”。他们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任何困难挑战面前不低头、不退缩、不止步,为传承工匠精神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