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温暖

                                                             王冬玲
        我手机的通讯录里,有个备注了“婆婆妈妈”的人,她就是我的婆婆。我结婚那年,她才47岁,转眼过去14年了,她用默默付出的爱和那颗包容的心,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着我们这个小家。生活中我总是听到婆媳关系难处这样的话,但在我和婆婆之间却没有这种感觉,反而觉得婆婆对我比对亲生孩子还要好,我跟婆婆交流比跟自己妈说话还要硬实。
        婆婆老家在农村,原本种着几亩地,世代做着豆腐坊的生意。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由于工作原因,剖腹产的我生完孩子45天时,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婆婆当时没有条件来日照带孩子,她还有自己的婆婆需要照顾,无奈之下,我忍痛将孩子留在了老家奶粉喂养,这一留,就是三年。婆婆为了这个孙女放弃了豆腐生意,把孙女当成了自己的“第四个孩子”精心喂养起来。三年中,由于工作原因,我和老公每年平均回家的次数不超过三次,每次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0天。
        就是这样,婆婆和公公在老家把孩子一天天养大。多少个日日夜夜,她要起来给嗷嗷待哺的孩子冲奶粉;多少个日日夜夜,她要照顾生病的孩子;多少个日日夜夜,她担惊受怕,却怕给我们添担心,从不肯给我们透露……在多年后的闲聊时,才会从她口中得知孩子生病,半夜去叫医生,她彻夜不眠;孩子去城里打预防针,出门不便,她到处奔波去找车。这个时候,我才懊悔自己初为人母时没心没肺,在外工作还每每给同事们炫耀自己依然过得像“单身青年”一样潇洒。殊不知这种无牵无挂的工作和所谓的“单身生活”,都是建立在婆婆坚强而又包容的后盾基础之上,当时的自己完全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婆婆的付出从来没有追求过我们有什么回报,过年过节给她买件廉价的衣服,她都超级满足,还在村子里逢人便说,是我儿媳妇买的,言外之意儿媳妇很懂事,给我脸上增光彩。
        老大八岁时,我们家又迎来了第二个孩子。生老二时,我们在日照买了房子安了家,婆婆这次果断放弃了家里的土地,又一次来帮我们带孩子。这一来,转眼已经五年了。婆婆很开明,没有因为两个孩子都是女孩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我是一个生活大条的人,对孩子的照顾都是依赖于婆婆。她一天要做3至5次饭,照顾每个人的口味,变换各种花样还能保障营养均衡。孩子们从来没有断过水果、零食,她给孩子买东西都买好的,自己却一口也不舍得吃。我拿起脏衣服要洗,她说你放那吧,我来洗;我拿起碗要刷,她说你放那吧,我来刷;我拿起扫帚要扫地,她说你放那吧,我来扫……她说我上一天班挺累的,婆婆在的日子里,我就成了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早上5、6点冷冰冰的厨房里,婆婆煮熟了早餐,锅里泛起的热气都是婆婆热腾腾的爱。
        婆婆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不识字却懂道理,没文化却懂人情。我们每年都给孩子们过生日,说给她过生日时,她却总是推脱,笑呵呵地说太年轻不能过生日,等到80再过吧;我们做生意赔了不少钱,她反过来安慰我们,只要是人不放弃,钱可以再挣;我们买房子时,为了凑够首付,她拿出了家里所有的养老积蓄,说家里现在用不着,你们先用着吧。我说等有钱了还您,她说还啥,等你们有钱了再说。婆婆的温暖让我在冬天里依旧可以御寒。
        我时常想,我家正是因为有了婆婆,我才在模范的带领下延续了好的家风。爱是传递的,人都是相互的,我每天沐浴在她朴实无华、润物无声的爱的阳光下,无忧无虑,安心工作,我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生活还在继续,弟媳妇快要生孩子了,婆婆又要转战去看下一个孩子。也许我们短期内不能再朝夕相处,但是我坚信,我们的婆媳感情会一直延续下去。时光你慢些吧,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感恩回馈,也让婆婆有更多时间来感受我们对她的爱。
        岁月静好,时光流逝,唯爱永存,婆婆给予我们的爱,像冬日暖阳,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记忆深处的温暖,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
(作者为天泰建工人力资源中心员工)